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看見園林之美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/劉俊輝 圖/劉俊輝、本刊編輯部

  在大城小鎮中走著,偶爾在馬路旁或巷弄之中,閃現一處寧靜園林,它們彷彿自有天地,獨樹一格,像市井中的化外之地。細究一探,裡頭有山有水,小橋亭榭、漏窗屋簷,都各有巧思,蘊藏前人的智慧。
 中國各地都有私家園林,而臺灣除了中國傳統園林,日據時代富商仍延續宅邸復建花園的風氣,且隨著日本文化進入,建築樣式也產生變化,例如今天的臺北賓館,昔為臺灣總督官邸,因為日本總督的居住習慣,而成為如今臺灣最大的日式花園。在暮春時節,藉著探訪各地園林,不妨來趟悠然自得的小旅行。
 
至善園 小橋流水樓臺入畫
 隨著疫情解封,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漸漸回到臺灣,許多遊客都會到臺北故宮博物院一遊。既來故宮,位於院側的「至善園」值得順道一遊。此園有許多是依王羲之「蘭亭集序」為藍圖設計的仿宋園林。園區融合中國傳統園林理念,八大勝景包含:蘭亭、籠鵝、曲水流觴、碧橋西水榭、洗筆池、華表招鶴、柳岸聽鶯及松風閣。其中「碧橋西水榭」前有「洗筆池」連接白色曲橋,因池裡有許多錦鯉和鴨鵝悠游水中,吸引許多大小朋友駐足,常是全區最多遊客的所在。至善園擁有小橋流水、樓臺入畫的古典風情,讓遊客不管再怎麼緊張忙碌,都會放慢腳步,心情也變得閒適多了。
 位於臺北車站附近,緊鄰著中山北路和市民大道繁華交通靜謐的一角,有個小小的世外桃源,便是逸仙公園,內有「國父史蹟紀念館」。紀念館的前身「梅屋敷」建於民國前十二年,是日人大和宗吉所經營的旅館。民國二年,孫中山先生因二次革命失敗,由胡漢民陪同從上海搭乘德國輪船約克號南下,抵達基隆後,由臺灣總督府派員接待,並在梅屋敷休息用餐。今日的逸仙公園雖是改建過的樣貌,但主要建築仍維持當時風采,園內的國父銅像由國父孫女孫穗芳女士捐贈,是一處輕鬆享受一方悠閒的城市園林。
 另外,板橋的林本源園邸,或是圓山花博公園附近的林安泰古厝,也都是大臺北地區知名的園林建築,可供細細品味。
 
霧峰萊園 見證民初風華
 霧峰林家花園,也被稱為「萊園」,和新竹鄭用錫的「北郭園」、板橋「林本源園邸」、臺南的「吳園」,合稱臺灣四大名園。清朝末年霧峰林家子弟林文欽考上舉人,為了感激母親養育之恩而整修花園,取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,命名「萊園」。園內的景觀和人工造景,例如柳橋、木棉橋,巧妙配合天然地形,加以改造利用,達到「因地制宜」的自然山水園林特色。
 到了民國十九年,林文欽之子林獻堂引入江南庭園與西洋建築色彩,江南園林也是中華文化中古典文化的代表,不僅工藝美學水準高,也幻化出古代文人內心的世界,萊園也因而將山、水、天、人連貫在一起,可說是百餘年來臺灣建築史的縮影。
 萊園中的五桂樓,更是霧峰林家百餘年來的精神堡壘,林獻堂重修五桂樓之後,讓它具有中西合璧風格,一樓是紅磚為主的巴洛克式圓弧拱門,二樓屋頂則沿用臺灣傳統硬山頂式。日據時代,五桂樓是文化啟蒙人士聚集的場域,也是實踐平民教育與溫和抗日理念的中心,至今在萊園周遭,仍留有「櫟社二十年題名碑」、「鐵砲碑」等和阿罩霧風雲相關的一些史蹟。
 來到霧峰如果還有時間,不妨到鄰近的亞洲大學遊覽參觀。開放式的校園裡,有著巴洛克建築和羅馬競技場等西洋古典形式外觀的大樓,和一般大學校園景觀截然不同的感受。而最為著名的便是「亞洲現代美術館」,由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,也是臺灣第一座坐落於大學的美術館,以正三角形為基本元素的設計,簡約造型中更見繁複變化的美感。
 
臺南吳園 隱身城市一角
 清道光八年左右,經營鹽業致富的士紳吳尚新,買下原本屬於荷蘭時期通事何斌的庭園,加以整建,便是後來臺灣四大名園之一的「吳園」。但隨著吳家家道中落,日據時代產權歸臺南廳所有,日明治四十四年,在吳園南邊興建了臺南公會堂,因此今日的吳園藝文中心,若從民權路上望去,則是仿巴洛克式建築的公會堂建築;吳園的西南、西北和北邊,在日據時代陸續興建了旅館、圖書館和游泳池,也變成今日的百貨公司大樓,使得吳園水榭隱身城市一角,時空彷彿在這裡交錯。
 看完了吳園,還能信步走到附近的「林百貨」一逛。曾是臺灣第二家,及南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的林百貨,民國二十一年落成當時,不但是臺南第一高樓,而且大樓配有電梯、鐵捲門等當時少見的現代化設備,是日據時期臺南末廣町繁榮的象徵。林百貨雖然俗稱「五層樓仔」,但事實上大樓內有面積較小的六樓,並且設有神社。民國八十七年,林百貨被列為市定古蹟,修復完成後委外經營,為了保護古蹟,僅可容納四百七十人入內,於民國一○四年重新開放,大樓裡有不少復古家具裝潢擺設,置身其間,彷彿回到舊日時光。
 園林原本就是住宅的一部分,讓人住得賞心悅目,也住得舒適。隨著歲月流轉,昔日達官顯要閉門自賞的園地,如今成為常民可以遊覽休閒的開放場域,賞景之餘,別忘了傾聽園林默默訴說的昔日風華。
 
(點閱次數:1604)